首页 / 汽车资讯

押品管理报告模板(押品应由外部评估机构进行估值的情形不包括)

本文目录:

押品管理报告模板

押品管理报告模板

 最佳答案:

      押品管理情况报告

      报告人:[姓名]

      工作单位:[单位名称]

      职位:押品管理岗位

      报告时间:[具体时间]

      # 一、引言

      1. 报告背景:简述当前金融环境下押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2. 报告目的:总结押品管理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3. 报告时间范围:明确报告所涵盖的时间段。

      # 二、押品管理概述

      1. 押品管理基本概念:阐述押品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2. 押品管理的重要性:说明押品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 三、押品管理现状

      1. 押品分类及分布:介绍押品的分类、数量、金额及占比。

      2. 押品价值评估:描述押品价值评估的方法、流程及结果。

      3. 押品保管情况:说明押品权证的管理方式及保管措施。

      4. 押品贷后监管:阐述贷后监管的措施及效果。

      # 四、押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押品估值问题:分析押品估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2. 押品保管问题:指出押品保管中存在的不足。

      3. 押品处置问题:探讨押品处置的难点及问题。

      # 五、改进措施及建议

      1. 完善押品管理制度:提出优化押品管理流程的建议。

      2. 加强押品价值评估:建议提高评估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3. 强化押品保管措施:提出加强押品权证管理的具体措施。

      4. 提升押品处置效率:建议完善押品处置机制,提高处置效率。

      # 六、结论

      1. 总结报告内容:简要回顾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2. 展望未来工作:提出未来押品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 七、附件

      1. 押品分类、最高抵(质)押率和重估频率表。

      2. 其他相关文件及资料。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内容需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银行风险分析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银行风险分析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风险状况

        (一)不良贷款余额情况

        截止20XX年3月底,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万元,不良率2.3%,其中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的21万元,占比为0.12%。

        纵向来看,我行三月底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但绝对额不降反升,增加2万元。考虑一年来清收57万元(207-150)因素,实际上我行不良贷款还在增长。致所以不良率下降,是由于贷款大幅增长稀释而形成的。因此说,我行目前贷款风险还在加大。

        下面是我行1-5月新发放贷款不良余额变化图

        (二)欠息情况

        截止3月底,我行2008年以来新发放贷款欠息率也迅速增加,达225笔,金额9.91万元,占新发贷款4.6%。

        (三)贷款向下迁徙情况

        1-3月,我行新发贷款迁徙3761笔、金额12049万元,其中向下迁徙2105笔、金额6704万元;向上迁徙1657笔、金额5344万元;向下迁徙存量为216笔、金额630万元。其中关注贷款209笔,609万元,次级贷款7笔21万元。可以看出,1-3月份,我行贷款迁徙率很高,达43%。

        横向比较,我行新发贷款不良率、欠息率和迁徙率均居全市之首。

        (四)到期贷款收回率

        1季度我行到期贷款648笔,金额2770万元,收回634笔,金额2725万元,未收回14笔,45万元,综合收回度98.3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贷款集中度

        截止20XX年3月底,我行最大5户贷款890万元,占我行实收资本的xx%。风险集中底很低。

        (六)担保情况分析

        截止20XX年3月底,我行种类贷款按担保形式分类为,信用贷款81万元,占经不到0.01%;保证贷款15068万元,占比82%;抵押贷款3197.6万元,占比约0.17%,62万元,占比不到0.01%。

        从担保方式上看,我行贷款的风险敞口很大,达99%以上,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缺乏责任感。没有贯彻落实上级行关于要把“三农”信贷业务做成精品、做成效益增长点的要求。存在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对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估计不足,版面理解营销政策,把风险防范和贷款营销对立起来,一强调营销就放松风险防控,一强调风险防控,就不消极营销,又走到过去那种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上来;

        2、没有把好准入关,走过去粗放经营的老路。维任务观,降低客户准入条件,对明显不符合主体资格的客户,担保人担保意愿存在问题的客户开展授信,另一方面,调查不深入不细致,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到客户家里去或经营场所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风险状况一无所知。对外出多时,突然回乡的客户,也不深入分析,就仓促授信,客户贷款后迅速离乡,导致贷后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3、重放轻管,贷后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不检查、不了解、不沟通、不催收、不管理、不提示等。对客户生产经营发生什么变化一无所知,客户也不知何时还息、何时还本。贷后管理不主动、不深入,有的过分依赖原经放人员,对接手的贷款知而不全,管而不力。另一方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预警,不采取有效的风险处臵措施,贷后管理档案也不及时移交县行信贷档案库等等;

        4、前后任管理不衔接。少数综合客户经理存在新官不理旧帐的潜意识,过度依赖前手管理贷款,对前手发放贷款需要循环的附加担保条件,增加其他客户还款的疑虑。;

        5、多人贷款一户使用,积聚经营风险。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客户本身在申请贷款时隐瞒真相,贷款发放后集中使用;二是内部人员授意、默许客户多人承贷一人使用。三是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运营时,贷款发放,农户或社员资金被公司或合作社占用。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造成风险集聚和放大;

        6、客户经营问题、市场问题或客户转借贷款等等。

        三、对策

        1、开展法律、制度教育,强化从业人员的规范意识;

        2、逐个解剖个案,分析形成不良的原因,增强从业人员防范能力;

        3、强化从业人员的管户责、经营责任和自我约束意识;

        4、严把准入关,加大贷前处罚力度。凡在审查、审批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误导决策的`情况,必须按相应制度给予处罚;

        5、实行“四包一挂”,增加包赔条款;

        6、加大贷后力度,包括定期检查、帐户监管、客户回访、催收管理、押品管理、档案管理等,均应不折不扣的执行。

        7、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姑息迁就。

        8、加大对资产质量的考核力度,按每向下迁徙一笔贷款扣3-5分进行考核。

        9、接受单证抵押、商品房抵押,以强化客户的自我约束力。

        10、深入开展贷前调查,防止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特别是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国+农户,更要放防控的重点。

        11、对风险水平增加的机构,采取暂停贷款发放措施,并限期纠正。对不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启动问责机制。

        12、提前谋划,预案清收。对即将到期贷款,务必提前1个月催收,对不能还款的,提前制度好应急预案,预案包括向担保人主张债权、向介绍人催收、向当地乡村施加压力、依法诉讼、先还款后循环等等。

押品价值评估有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两种方式,是否正确?

      【错误】

      押品价值评估有三种方式。①内部评估方式:指由银行的内部评估人员对拟接受押品进行价值评估,并由内部评估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负责对评估价值进行审核确认。

      ②外部评估方式:指由银行认可的合作评估机构的外部评估师对银行拟接受的押品进行价值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经银行内部评估人员审核确认后,将评估报告明确的评估结果确认为押品的评估价值。

      ③直接评估方式:参考公开市场价格、历史平均价格或最近成交价格,按照审慎原则直接确定拟接受押品的评估价值。

押品应由外部评估机构进行估值的情形不包括

      押品应由外部评估机构进行估值的情形不包括因押品价值较高,本行不具备评估能力的押品。

      《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是为规范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指引。

      2017年4月2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自2017年4月26日起实施。

      近日,为指导商业银行规范抵质押品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适时发布。

      商业银行抵质押品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押品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制定《指引》能够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押品相关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完善信息系统,规范押品管理业务流程。对押品分类、估值、集中度管理、压力测试等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押品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