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验收合格后(怎样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本文目录:
高大模板验收合格后
最佳答案:
# 签字确认
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 资料整理与归档
- 整理验收资料:将验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材料检验报告、构配件合格证、验收记录等。这些资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确保其完整、准确、真实。
- 归档保存:按照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将整理好的验收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归档的资料应便于查询和追溯,为后续的工程维护、改造等提供依据。
# 安全与维护管理
- 设置警示标识:在高大模板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严禁擅自拆除模板”“注意高空作业安全”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 定期检查与维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高大模板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松动、变形、损坏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模板的安全性。对模板进行必要的维护,如涂刷防锈漆、更换损坏的部件等,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
- 严禁擅自改动: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动已经验收合格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如因施工需要必须进行局部拆除或改动,须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后续施工安排
- 进行下一道工序:在签字确认后,可按照施工计划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在进行后续施工时,应注意对已验收合格的高大模板进行保护,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对其造成损坏。
- 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继续加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控,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模板进行观测,观察模板的变形、位移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经什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通常需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确认,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阶段。
结构工程师或设计师:作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责任人,结构工程师或设计师需要对搭设完成的系统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其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他们通常会签署相关的验收文件,表示同意施工进入后续阶段。
施工监理:施工监理是负责监督和管理施工过程的专业人员,他们会对搭设完成的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施工标准和相关规定。他们的签字确认意味着系统已经通过验收,在施工中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工序。
施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是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负责协调和决策各个施工阶段。他们会对搭设完成的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最终的确认和验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他们的签字表示同意施工进入后续工序。
不同的工程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签字要求和程序,具体的签字人员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情况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和相关规定来确定需要签字的负责人。
支架工程验收时,应对进行哪些现场检查
模板支撑搭设后必须对架体的安全、稳定性验收合格后才能后续施工,特别是高大模板验收,主要是查验是否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搭设的;安全施工交底到位;方案公示等。
现场检查时,必须检查:立杆,纵横间距、立杆接头、立杆基础、可调顶托;水平杆,步距、接头、扫地杆;支撑,纵横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连墙件或抱柱;上下通道栏杆,临边防护;施工区域隔离围挡;用扭矩扳手检查扣件紧固,梁下扣件100%逐个,板下扣件抽查不少于20%等。检查表真实填写、检查人、督查人、验收组成员等签字备案。
高支模验收由谁组织
高支模验收由承担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组织。
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在接手工程项目时,首先要认真查看有无属于高支模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承担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认真编制高支模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要有计算书、安全验算结果和必要的参考资料。
特别是除了文字性的方案外,必须附有高支模部位的详细而明确搭设方案图。
验收管理: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支模
这张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验收表是哪个文件或规范的附件
现行的脚手架搭设规范是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现行的模板规范是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属于高大模板工程的还要服从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四章。没有名字叫“模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范。模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规定在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里。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其承包的建设工程或者采购的设备的质量负责。
第二十七条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三十一条 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
第三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建筑行业属事故多发行业,我们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采纳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相信,只要严格、切实把好每一道关口,高处坠落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一)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违章的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的惩罚,通过大幅度提高违章成本,可以使责任单位和人员意识到违章划不来、承担不起,以杜绝他们冒险作业的念头。
2、定期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当调离岗位。
3、增大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频率。除了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外,还应组织高处作业人员观看一些高处坠落事故的案例,让其时刻牢记注意自身的安全,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
4、寻找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规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控制。如节假日前后、季节变化施工前、工程收尾阶段等作业人员人心比较散漫时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组织开展高处坠落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及时的将各种不利因素、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大现场安全检查的密度,及时纠正违章行为,通过安全巡检、周检、专项检查对在高处作业中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彻底改变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二)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1、把好入场关。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的证件必须齐全,在入场之前,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抽检和验收,为了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必要时应按照规定进行试验。如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现场使用。
2、把好验收关。临边、洞口、电梯井、脚手架等防护设施在使用之前必须按照要求组织验收,验收时相关负责人要履行签字手续,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抓好责任落实。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要责任到人,临边、洞口以及脚手架等防护设施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发现有损坏、挪动、达不到强度要求时要及时进行修复。
4、抓好动态管理。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安全防护设施的安全管理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工程进入后期施工时,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区域要进行施工作业,这就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设施,防护设施的拆除必须要有经现场安全负责人批准,并且在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有效的将安全防护设施恢复。且在防护设施拆除以后必须要有临时的防护措施,临时防护设施要满足强度要求。
5、抓好特殊部位的管理。如超过25度屋面,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时,容易造成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容易被踩断。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并且要确保周围的防护设施牢固可靠。
(三)对管理缺陷的控制措施
1、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详细制定出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现场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方案,一般的高处作业要编制针对性、指导性强的专项方案,且方案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高大模板工程、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专项方案还必须组织专家组对已编制的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3、要重视教育、交底工作。现场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针对作业中将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等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4、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整改措施。作业中注意检查高处作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否按高处作业方案的相关要求去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按严格照“三定”(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的措施落实整改。
(四)控制环境因素,改良作业环境
1、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高处作业。大风、大雨、大雪天气过后应组织现场人员对脚手架、各种防护设施进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后才能继续使用。
2、夜间、照明光线不足时,不得从事悬空高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