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有哪些-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第21堂 打击乐器家族
我们常常用“敲锣打鼓”形容节庆时热闹的情景,而制造这热闹情景的乐器,就是所谓的“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材质,分为皮膜的(例如:鼓类)与具特色的(例如:锣)两大类别。这两大类打击乐器中,有些具有绝对音高(例如:定音鼓、木琴),有些的音高则不是那么确定(例如:三角铁、铃鼓)。
我们先从认识“鼓”开始。在交响乐团中,最重要的鼓就是定音鼓(timpani)。顾名思义,定音鼓就是“有一定音高”的鼓。18世纪后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与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交响曲,都使用两个定音鼓。这两个定音鼓的音高,会根据所要演奏乐曲的调性来决定,例如C大调就会以C大调的主音do与属音sol来作为定音鼓的音高。到了19世纪浪漫乐派以后,由于交响乐团乐器的数量增加、编制扩大,所以定音鼓也从两个增加为四个。可想而知,整个交响乐团的音量有多么惊人!
除了定音鼓以外,交响乐团往往因为乐曲的需要,也会使用大鼓、小鼓甚至铃鼓。但这些鼓都没有绝对的音高,不像定音鼓可以通过踏板的机械装置来调出不同的音高。
有一些其他材质制作的打击乐器,也是没有绝对的音高,例如三角铁、钹、锣、响板、嘎嘎器(rattle)、木板、木鱼。这些乐器有时候会出现在一些特别的音乐中,莫扎特的爸爸所写的《玩具交响曲》就运用了上述许多的打击乐器,甚至还出现模仿鸟叫的水笛声。
其实,有些打击乐器不只可以击出固定的音高,还可以演奏出完整好听的旋律与和弦,其中首推木琴。木琴最大的尺寸能涵盖三又二分之一个八度音程的音域,以钢琴琴键做比较的话,一台钢琴有88个琴键、超过七个八度音程的音域,所以最大尺寸的木琴,有41~42个木板(等于琴键)。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骷髅之舞》就是写给木琴的有名乐段。
但这种木琴敲出来的声音有个缺点,就是声音无法延长持续,因而发展出具有较长共鸣的马林巴木琴(marimba)。马林巴木琴每一个木板下方都有一个圆桶形的共鸣管,所以乐器整体的共鸣声响非常好。现在最常用的马林巴木琴通常有超过五个八度音程的音域,具有成为独奏乐器独当一面的条件!所以20世纪有些作曲家,例如克瑞斯顿(Creston,1940— )与米尧(Milhaud,1949— )都为马林巴木琴写了由管弦乐团为它协奏的协奏曲。
任何一位在音乐班或音乐系主修打击乐器的学生,都一定要学会敲打马林巴木琴。敲打马林巴木琴是高难度的挑战。一般人左右手各拿一只槌子去敲打已经很困难,但职业的马林巴木琴演奏家,一只手可以夹三只槌子。想想看:同时敲打六只槌子,难度是不是很高?
另一个也可以演奏完整旋律与和弦的乐器是铁琴,它和木琴的构造非常类似,只是它是由铁制作而成。但铁琴和木琴一样,有声音不能持续共鸣的问题,所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展出“电动铁琴”(vibraphone)。这种铁琴和马林巴木琴造型相似,但在共鸣桶中装有以马达推动的旋转叶片,转动时,敲出来的声音具有“颤音”的效果。这种电动铁琴现已盛行全世界。
还有一样非常特别的打击乐器,它长得像一台小型的直立钢琴,名字也和钢琴非常接近,叫作“钢片琴”(celesta)。钢片琴演奏的方式和钢琴一样,但它的琴键是打在钢条上,声音非常特别。1886年钢片琴发明以后,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马上就在他的芭蕾组曲《胡桃夹子》中的《仙女之舞》乐段,为钢片琴写了非常著名的主奏乐段。
但我们也不要低估定音鼓或小鼓单挑大梁的能耐。19世纪末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所写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开始的乐段就赋予了定音鼓开天辟地的角色,让听者印象极为深刻。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丽露》舞曲更是经典之作。这首全长超过十六分钟的管弦乐曲,开头就是由小鼓打出波丽露舞曲的节奏,从头到尾没有停过——这需要有惊人的耐力!
拍子(节奏)是形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好的音乐律动感是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条件。尤其是打击乐家,除了好的律动感,更需要清楚精准的头脑,因为如果打错了,那可是很大的错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