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识字写字偏旁远取诸物动物系列之十四:隹

隹甲骨文为头、尾、身、羽俱全的鸟形,鸟头的朝向、羽毛的多少、鸟爪的有无、笔画的繁简皆不固定。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甲骨文

金文字形渐趋固定,一般头朝左,右面的羽毛多作四支,由组成鸟腹的一个竖笔贯通。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金文

小篆基本上同于前代较为规整简约的字形。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小篆

隶变后楷书作隹,成为记号字。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隶书(汉简)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草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行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隹”楷书

隹的本义是短尾鸟或鸟的总称。许慎《说文?隹部》:“隹,鸟之短尾总名也。”《殷虚书契续编》:“王田梌(t?),往来亡灾,隻(获)隹百卌(x?)八。”

也指柘(zh?)树的果实。崔豹《古今注?草木》:“桑实曰椹(sh?n),柘实曰隹。”

又通唯(维、惟),用作句首或句中的语气词。西周南宫柳鼎:“隹王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在)康庙。”

隹现在一般不单用,只作偏旁,凡从隹取义的字皆与鸟类等飞禽之义有关。偏旁隹与鸟基本无别,有的字即可从隹,也可从鸟。

双始见于战国文字,上部为雔(ch?u,两只并排的小鸟),下部是又(手,也有的作乂),会一只手捉住一对小鸟之意。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战国简

小篆继承自战国文字,下部作又。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小篆

隶变时下部有作又和乂两种写法。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隶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草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行书

楷书承袭小篆作雙,现代简化字双始见于唐代敦煌变文写本中,由两个又组成,用两只手来表示一双手。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双”楷书

双本义为禽鸟二只。许慎《说文?雠部》:“雙,隹二枚也。从雠,又持之。”《玉台新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引申指两个,一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引申为匹配、匹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j?)五两,冠緌(ru?)双止。”《庄子?盗跖》:“生而长(ch?ng)大,美好无双。”

又引申为相从、相伴。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集甲骨文分为繁简二体:繁体上部为雥(z?,三隹,表示一群鸟),下部为一棵树;简体从一隹在树上,会意鸟停歇在树上。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甲骨文

金文承袭甲骨文,也分为繁简二体,有的还给简体字形加上了声旁亼(j?)。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金文

小篆承接金文,以繁体字形为正体,简体字形为或体。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小篆

隶变后分别写作雧和集。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隶书(汉碑)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草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行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集”楷书

现代汉字简化时以集为简体,雧为繁体。

集的本义为许多鸟儿聚在一起栖息。《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引申为聚合、会合,即人或物汇聚在一起。《诗经?小雅?頍(kuǐ)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xi?n)。”枚乘《七发》:“逐狡兽,集轻禽。”

引申为停留,止于,落在。《国语?晋语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又指定期聚会交易。杜甫《述古》诗之一:“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也特指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的第四类,主要包括诗、词、赋、文等文学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

奋始见于西周金文,从衣、从隹(禽鸟)、从田(田地),会意有人抓住一只鸟,把它藏在衣服里,但鸟儿挣扎着想要飞到田地里。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金文

战国时变化为三种字形:第一种衣讹变为大,后成为主流;第二种衣被隹分隔为两部分,有的还将田移到了左边;第三种省去衣或者隹而增加攴。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战国简

小篆传承第一种结构,从奞(x?n)在田上。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小篆

隶变后楷化作奮,简化字奋始见于清代刊行的《岭南逸史》,省去了中间的隹。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隶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草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行书

隹字旁字大全20000个

“奋”楷书

奋的本义鸟类振羽展翅。《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王褒《九怀?陶壅》:“伤时俗溷(h?n)乱,将奋翼兮高飞。”

引申为振作、鼓动。《诗经?大雅?常武》:“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引申指用力举起、挥动或者摇动。贾谊《过秦论》:“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又引申指愤激。苏洵《权书下?孙武》:“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ju?)燕掘墓而齐奋。”

也指骄矜、自负。《荀子?子道》:“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