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怎么区分热咳寒咳-"咳咳咳"咳不停,怎样分清寒咳or热咳?
冷风过境
又到了“咳咳咳”的季节
很多家长一看见孩子咳
就会给他喝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露
但这些药真的适合所有的咳嗽吗?
答案是“NO"!
吃错了还可能会加重咳嗽
接下来
就让我院综合门诊主治中医师廖贵凤
和大家详细讲讲这些问题
PART
咳嗽的病因是什么?
寒咳、热咳如何区分?
古代医家将咳嗽分为三类:无痰有声称为咳,无声有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在临床上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咳嗽。
论其病因,咳嗽要辨别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多为新病,兼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病程长且每因内外因素而反复发作,并伴有他脏见证。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虚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按病变性质,主要为寒热,或表寒、或里寒、或虚寒、或表热、或里热、或虚热,均可使肺脏功能失调而至咳嗽。
在中医角度来看,痰的含义较广,就咳吐痰而言,是肺脏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分泌物。“肺为贮痰之器”,痰热痰湿与肺热肺寒关系密切。因此,咳嗽应当要分清是寒咳还是热咳。
另外,也有虚实夹杂、外感内伤同时存在的咳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自我处理,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下面教大家如何快速区别寒咳、热咳:主要从唇色、咽红程度、痰色、舌苔变化进行鉴别。
(1)寒咳:唇色白、咽不红、痰白、舌淡红苔白。
寒咳
(2)热咳:唇色红、咽喉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痰黄稠、舌红苔黄腻。
热咳
PART
如何预防及治疗咳嗽?
推荐两个对症食疗方!
1. 外感咳嗽
常见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咽干、咽痛、口干、口渴、口苦、头身疼痛等表症。
(1)风寒束肺者:
发散风寒,宣肺止咳,适用杏苏散加减。
常用药物:紫苏、杏仁、前胡、枳壳、桔梗、陈皮等。
(2)风热犯肺者: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适用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等。
(3)燥热伤肺者:
清燥润肺,宣肺止咳,适用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物:栀子、淡豆鼓、杏仁、合沙参、桑皮等。
2. 内伤咳嗽
常见合并有其他脏腑受累的症状,如气短乏力、身重易倦、胸院作闷、胁肋疼痛、潮热颧红、失眠盗汗、五心烦热等不适。
(1)痰湿阻肺者:
燥湿健脾,化痰止咳,适用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物:陈皮、半夏、苍术、茯苓、紫苑、厚朴等。
(2)痰热壅肺者:
清热化痰,清肺止咳,适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浙贝母、橘红、茯苓、桑白皮、知母、天花粉、甘草等。
(3)气虚咳嗽者:
补肺固表,化痰止咳,适用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白皮、熟地黄、人参、紫菀、黄芪、五味子等。
(4)阴虚咳嗽者: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对于近段时间盛行的流感咳嗽,介绍两个食疗方法:
(1)霸王花南北杏煲猪肺汤——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适合:干咳无痰,难咯或痰黄质稠,咽喉干涩疼痛者
材料:霸王花(干)3-4朵,南北杏各10g,无花果 5枚,猪肺1个,瘦肉150g,生姜3片。
烹调方法:霸王花、无花果切开两半用清水浸泡15—20 分钟,猪肺、瘦肉用清水洗净切块,与药材同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水,武火先煲15 分钟,后改文火煲1 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2)龙利叶枇杷叶煲瘦肉——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适合:肺炎、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痰黄稠量多、口干咽痛、大便干结。
材 料:龙利叶(干)、枇杷叶(干)各10g,罗汉果半个,南北杏各5g,瘦肉250g。
烹调方法:龙利叶、枇杷叶、南北杏洗干净;罗汉果掰成小片;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同放入煲内,加适量水,武火煲15 分钟后,改文火煲45 分钟,加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科普医生简介
廖贵凤
生殖与不孕不育诊疗中心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师从广西名老中医罗志娟教授,长期跟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马新童教授系统学习中医四大经典。主要研究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及妇科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擅长于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前后的调理、月经失调、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妇科炎症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综合征、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围妊娠期感冒、咳嗽、头晕、便秘,产后身痛、缺乳等妇产科疾病,熟悉掌握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门诊手术。
?妇幼健康科普?
供稿:廖贵凤
编辑:业务发展科
审核:阮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