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被撞死赔多少钱-开车撞死一个闯红灯的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第一,关于刑事责任(撞死一人情况下)。
依据法律规定,肇事司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时,须承担的刑事责任。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财产损失且无能力赔偿3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财产损失且无能力赔偿6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3)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
第二,民事赔偿责任与事故认定书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上,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主要用于确定事故发生时的基本情况,以及双方责任划分。
但必须明确的是,作为证据,法院有采取或不采信的权力。
通常情况下,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会采信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但如果有证据证明,事故认定书的责任划分不合理,错误时,法院可以重新进行责任划分。
第三,行人位于人行横道线,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根据上面这条规定,假如闯红灯行人位于人行横道上,虽然他闯了红灯,但由于机动车同样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也需承担一定责任。
具体如下:
(1)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正常行驶,且及时刹车但未能避免事故发生时,行人负主要责任,机动车次要责任。
(2)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按规定超车、会车、让车、跟车、转弯、掉头、变更车道等,导致事故发生,机动车负全部或主要责任。
(3)无证据表明行人闯红灯时,机动车负全部责任。
以上责任划分的依据,基于法律规定,以及保护弱势一方的需要,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属于弱势一方,且生命安全重于一切。
第四,行人位于非人行横道线,责任划分。
有些时候,闯红灯的行人并非位于人行横道线上,而处于道路交叉口的中央位置,此时的责任划分又有不同,无需考虑机动车“减速让行”的义务。
具体如下:
(1)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正常行驶,且及时刹车但未能避免事故发生时,行人负全部责任,机动车无责任。
(2)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按规定超车、会车、让车、跟车、转弯、掉头、变更车道等,导致事故发生,机动车负同等或主要责任。
(3)无证据表明行人闯红灯时,机动车负全部或主要责任。
根据笔者实际司法经验,同类型案件中,当行人位于人行横道线以外区域,尤其远离人行横道线位置,发生事故后,行人的“路权”消失,通常应当按照公平原则划分责任。
第五,关于民事赔偿比例。
《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1)基本赔偿比例:主责承担70~80%,同等责任50%,次要责任20~30%。
(2)当机动车无责任时,实践中仍需承担10%赔偿责任。
(3)假如有证据证明,事故由行人“故意”造成,则机动车无须承担赔偿责任。但现实中,这一条规定基本上没有太多可操作性,因为想要证明一个死者“故意”撞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理论上,行人事发前留下遗书,有可能被认定为故意。
当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行人在车辆经过身边时,采取主动跳跃等方式,将身体“送入”车轮下,也可能构成故意。
第六,关于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的问题。
在传统观念中,电动车是一种自行车,应当与行人具有同等地位,即应当被看作弱势一方,在道路交通中得到一定保护。
但这是有争议的问题!
部分省份(比如浙江)已经连续发生数起案例,当事故发生后,假如经鉴定,电动车的最高速度或事发时速度,达到或超过30公里每小时,则被认定为“两轮轻便摩托车”。
如此一来,机动车与骑电动车的人,处于完全平等地位,骑车人不再受到特殊保护!
当然了,关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全国并不一致,存有争议。
综上:当行人闯红灯被撞身亡,在很多种情况下,基于对弱势一方的保护,机动车需要承担一定比例赔偿责任。
以笔者经验,哪怕有明显证据表明,行人违章闯红灯,但机动车或多或少存在速度过快,刹车不及时等问题,在事故责任划分问题上,会明显偏向行人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