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

胃切除手术后多久恢复-胃部手术后该怎么吃?要点统统在这里!

医生,我手术后多久能喝水、吃东西?

护士,医生让我吃流质,那我可以喝粥吗?

医生,网上说术后患者不能吃发物,有没有科学依据?

在普外科病房里,几乎所有的术后患者每天都会问:"什么时候吃、能吃什么、怎么吃?"

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胃部手术对饮食的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超过八成的胃癌患者术后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营养不良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组织修复能力减退,致使伤口愈合迟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预后效果差。

拥有正确的"饮食观",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胃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胃排空延迟(积食)、过早的饱腹感(吃一点就饱)、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进食乳制品会腹泻、腹胀、腹痛等)、腹泻、倾倒综合征、吞咽不顺容易梗噎等问题。

术后远期的营养问题:主要是贫血(胃酸减少导致铁吸收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消瘦、骨质疏松(钙摄入不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总体上吃的少)。

胃切除术后应该怎么吃?

胃切除手术后,患者的饮食应该循序渐进,少量多次。胃肠道功能恢复就可以开始吃东西,不过要注意饮食后有任何不适,均应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后续饮食安排。

术后3-7天

可以先从喝水或米汤开始,要是没什么不舒服,逐渐加点有溶质的流质,比如清淡的果汁、椰子水、薄藕粉、清淡菌菇汤、少油的清鸡汤、蛋花汤、低浓度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等。

胃切除手术后多久恢复

术后7-14天

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此阶段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先保留2-3餐流质,其他餐次吃半固体、易消化食物,如:薄皮小馄饨、小面片、虾泥、菜泥、炖蛋羹、粥等。

切忌不可大口吞咽、囫囵吞枣!一定要充分咀嚼,给胃减负。

术后2周-3个月

慢慢适应后,可逐步进食软食,面条、饺子、包子、软面包等,至于蔬菜,先从柔软的茄果和瓜菜类开始,比如:去了皮的番茄、切小的冬瓜、蒸软的茄子等。

术后3个月以上

基本可恢复正常三餐饮食,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不宜过多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直接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玉米、海参、坚果类等;不宜暴饮暴食、喝浓茶、抽烟酗酒。(详情观看文末视频↓↓↓)

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如:剧烈呕吐、突发持续性腹痛等,应立即禁食,并及时就医。

⚠️注意:具体时间,谨遵医嘱。

警惕术后“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导致胃排空过速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倾倒综合征是每位胃癌患者均应了解且不可忽视的

根据进食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胃切除手术后多久恢复

倾倒综合征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胃手术后,患者应做到减缓进食速度,避免进食过稀、过甜、过咸的食物,减少就餐时饮水及流质食物的摄入量,并在餐后以坐位或卧位休息 10 ~ 20 分钟。

针对倾倒综合征,饮食上主要是让胃排空得慢一些,增加食物在肠道走路的时间,大多数患者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胃肠道适应和饮食调节后,倾倒综合征便可消失。

出现症状,该怎么调整饮食?

乳糖不耐受

胃部手术后患者常会出现乳糖不耐受(术前可能喝牛奶没问题,但术后喝就容易腹泻)。鉴于奶类和奶制品的钙营养优势,不能因噎废食,换成奶酪或酸奶,耐受性会好一些。使用乳糖酶制品或乳糖水解的液态奶也是一种选择。

胃排空延迟(积食)

一般来说少吃多餐,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流质更为合适,同时注意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

梗噎和呕吐

因为胃容量减少,扩张能力下降,排空延迟,因此吞吃太快,容易梗噎。胃部手术后的患者,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是以前的食量和节奏,但胃结构已经不适应大块食物和快速吞咽,因而尤其要注意“细细嚼,慢慢咽”。初期可用食物料理机,调整食物的制作方式,有效咀嚼。

腹泻

2.胃手术引起消化不良,亦是腹泻的一个原因,注意减少食物脂肪,或者用胰酶制剂。食物选择请遵循渐进模式:先用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如谷类、面包和低脂肪的肉类,然后用少量的柔软蔬菜和水果,最后加入脂肪类食物,如坚果、蛋黄、肥肉等。

便秘

吃的少食物残渣也减少,忘记喝水,膳食纤维不够,都容易造成便秘。

解决的方法包括:不要反复地忽略便意(很重要!),增加蔬菜和水果(榨汁保留渣也可),适当增加脂肪,用粗粮替代至少1/3精米白面,也可借助温和的通便药物,但不要滥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了解下

胃手术后的患者单餐吃不了太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提供基本配方的热能、蛋白质和主要营养素。有些配方还强化了蛋白质和某些微量元素,可以方便、快捷、全面地提供营养,既可解决不知怎么搭配的困惑,也可减轻照顾者的负担,给患者有效增加营养储备。

胃说科普:《吃出来的健康》

胃切除手术后

可以吃哪些食物?

胃切除手术后

不可以吃哪些食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普外科公众号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