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主城区人口数量-山西很奇特的城市——大同市4区6县概况
楔子
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别称中国煤都,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的东北端,境内被太行山、恒山、阴山山系环绕,北面隔长城与内蒙古相连,中部是狭长的大同盆地,桑干河及其支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是浑河、唐河的发源地,有奇特的大同火山群绵亘于此,多为山地丘陵、河谷盆地地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气温温和偏凉,是不错的避暑之地,“大同煤田”是其主要矿藏。
大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扼晋、冀、蒙三省区的交通咽喉,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秦线、大准铁路等线路贯穿全境,使大同向东有铁海联运,向北则可以连接内蒙古的首府、包头等核心区,向西则有相对平坦的大同盆地与朔州连成一个整体。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林胡、楼烦地和赵国代地,秦朝时为雁门郡、代郡之地,西汉时成为代郡治所,南北朝时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营建京都设置镇兵拱卫,隋朝时置代州总管府,唐初为云州,五代十国时期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直至元朝初年这期间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陪都,明清时期设大同府,辖区最大时向北直至察哈尔右翼后旗。解放后成立大同市,大部分区域仍属察哈尔省,1952年重新划入山西省。下辖4个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新荣区)、6个县(广灵县、左云县、浑源县、灵丘县、阳高县、天镇县),总面积14176平方公里(全省第六,和运城市几乎一样大),常住人口310万人(全省第七,略低于长治市),2023年GDP总量1871.5亿元(全省第八,低于晋中市)。
大同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因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和大同重镇、平型关大捷发生地而闻名。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秦赵、东汉、明等诸多朝代都曾在此花费大量心血修筑边塞长城、兵堡,至今还保有巍峨壮美的大同古城。大同三皇墓、华严寺、大同关帝庙、方山永固陵、雁塔、睡佛寺,广灵壶流河湿地、九龙壁、唐河大峡谷等诸多人文历史地理景观云集于此。
平城区
大同市府驻地,下辖18个街道,总面积238.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10.57万,2023年GDP总量528.15亿元。平城区位于大同市中心,御河、十里河贯穿城区,三面环山、为大同盆地腹部,地势平坦。与云州区、云冈区、新荣区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包铁路、大张铁路、大秦铁路、北同蒲铁路)公路(绕城高速)
平城区古为平城县属雁门郡,北魏时为王都核心区域,北齐改为恒安镇,隋朝时属云内县,五代十国时随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明清时期为大同府治。民国时期为大同县治,解放后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回山西省,1979年为大同市城区,2018年改为平城区。
主要景点:纯阳宫、华严寺、平城遗址、九龙壁、鼓楼、明代古城墙、文瀛湖
特产和民俗:大同沙棘、大同黄花
云冈区
下辖21个街道、2个镇、4个乡,总面积737.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8.5万人,2022年GDP总量564.8亿元。云冈区环城而建,位于大同市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是洪涛山区与大同盆地的结合地带,为山地丘陵地貌,境内河流多为桑干河支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县(区)之一,水资源较为紧缺。与左云县、新荣区、平城区、云州区、怀仁市(朔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大秦铁路、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张高铁、大西高铁)公路(绕城高速、109/208国道)
云冈区境内有云冈石窟,历史上长期做为城郊区的存在,解放后先后设立矿区、南郊区,2018年矿区和南郊区撤销,共同组建云冈区。
其他主要景点: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高山城、禅房寺砖塔、“万人坑”遗址经念馆、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
特产和民俗:云胜锣鼓、郊城道琴
新荣区
下辖3个镇、4个乡,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万,2022年GDP总量82.5亿元。新荣区位于大同市西北部、长城以南,御河、万泉河是其主要河流,四周环山,为台地丘陵、河谷盆地地貌,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属山西、内蒙古的交界地带,与阳高县、云州区、平城区、云冈区、左云县、凉城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大准铁路、京包铁路)公路(二广高速、孙右高速、绕城高速、109/208国道)
新荣区在建国之初分属大同县级市、左云县,划属察哈尔省,1952年大部分辖区划归大仁县,1958年划归大同市郊区,1960年属古城区,1964年划入大同县管辖,1970年设立北郊区,1972年更名为新荣区。
主要景点:永固陵(北魏冯太后)、长城(内、外两条)、得胜堡、宁静寺、宣宁故城遗址、镇川堡、红石崖
特产和民俗:山丹丹花、大窑山莜面、道士窑羊肉
云州区
下辖3个镇、6个乡,面积147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为14.6万,2023年GDP总量211.99亿元。云州区位于大同市地理上的中部地带,御河在此注入桑干河,册田水库坐落于此,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多为河谷盆地地貌,林草覆盖度极高、植被茂盛,玄武岩、火山岩等矿产资源丰富。与云冈区、平城区、新荣区、阳高县、浑源县、怀仁市(朔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包铁路、大秦铁路、湖大铁路)公路(绕城高速、孙右高速、天黎高速、109国道)机场(大同云冈国际机场4C级)
云州区原是大同县,古属云州,辽兴宗时从云中县拆分出来始置大同县,元明清时期云中县并入大同县属大同府。1949-1952年短暂划属察哈尔省,1954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1958年为大同市郊区,1960年改置古城区,1964年复称大同县,1965年属雁北专区,1993年改属大同市,2018年撤县设云州区。
主要景点:狼烟台、狼窝山、鹰嘴墩遗迹、采凉山、大同睡佛、吕家大院、乌龙峡、大同火山群、昊天寺
特产和民俗:踢鼓秧歌、威风锣鼓、黄花、玻璃饺子、大同铜火锅、烧麦
阳高县
下辖7个镇、4个乡,面积15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66万人,2022年GDP总量79.92亿元。阳高县位于大同市东北部、长城南侧,桑干河、白登河贯穿全境,境内三面环山、北宽南窄,为阳高盆地和山地丘陵相间的地形,矿产和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属晋冀蒙三地交汇地带,与广灵县、浑源县、云州区、新荣区、丰镇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阳原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包铁路、大秦铁路、大张高铁)公路(宣大高速、天黎高速、109国道)
阳高县在西汉时为代郡高柳县,北魏时期升格为郡,北齐时废止,辽国时置长青县,金国时改名白登县,明初县制被废改置阳和卫、高山卫,清初改为阳高卫,雍正年间改为阳高县。解放后属雁北专署,1993年并属大同市。
主要景点:龙混山、云林寺、守口堡、镇边堡、大泉山、阳高怪坡
特产和民俗:大同豌豆面、阳高长城羊肉、阳高杏脯
天镇县
下辖5个镇、6个乡,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16万,2022年GDP总量54.59亿元。天镇县位于大同市东北端,南洋河、西洋河将辖区分割成“三山夹两盆”的形态,为阴山山系的东南方向,矿产资源种类多样,有温泉水资源分布。属晋冀蒙三地交汇的腹地,与阳高县、兴和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怀安县(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包铁路、大张高铁)公路(京新高速、东纵高速)
天镇县早期的建制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延陵邑,秦汉时期置阳原、延陵二县,隋朝时为玉泉驿属马邑县,辽国时改置天成县,明初置天成卫、镇虏卫,清朝时将二卫整合为天镇县。抗战时期属晋察冀边区,1958-1961年曾短暂并入阳高县。
主要景点:慈云寺、保平堡、神头山、黑龙寺山林、李二口长城、盘山石窟、新平古城
特产和民俗:天镇凉粉、天镇豆腐干、莜面窝窝
广灵县
下辖5个镇、3个乡,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5.4万,2022年GDP总量60.39亿元。广灵县位于大同市东南部、恒山山脉东侧,辖区三面环山、中部低凹,壶流河贯穿全境,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但近乎枯竭,林地面积占比较高。与灵丘县、浑源县、阳高县、阳原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广原高速、239国道)
广灵县在先秦时期为赵国的平舒邑,西汉时期置县,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并入蔚州灵丘县,辽圣宗时置广灵县属蔚州,清朝时划属大同府。解放后属雁北专区,1958-1959年短暂并入浑源县。
主要景点: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水神堂、甸顶山、殷家庄古民居
特产和民俗:广灵剪纸、广灵小米、斗山杏仁、广灵苦荞
灵丘县
下辖3个镇、8个乡,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1.28万人,2022年GDP总量73.13亿元。灵丘县是平型关大捷发生地,位于大同市东南端,五台山、恒山、太行山在此交汇,群山环绕,唐河是其主要河流,森林覆盖率达39%,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属两省四市交汇地带,与浑源县、广灵县、蔚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涞源县(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河北省保定市)、繁峙县(忻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原铁路)公路(荣乌高速、108/336国道)机场(灵丘武灵机场)
灵丘县因赵武灵王安葬于此而得名,西汉初年置灵丘县,西晋时县制被废,北魏时置灵丘郡,隋朝时郡制被废,唐朝复置灵丘县为蔚州治所,雍正年间划属大同府。解放后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重归山西省。
主要景点:唐河大峡谷、白求恩医院遗址、平型关战役遗址、觉山寺、甸子梁、曲回寺
特产和民俗:黄米面、苦荞面凉粉、灵丘熏鸡
浑源县
下辖6个镇、10个乡,总面积为19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3.77万,2022年GDP总量56.9亿元。浑源县位于大同市西南部,是浑河的发源地,北岳恒山坐落于此。境内群山缭绕,为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仅中部有狭长的河谷盆地地貌,煤铁、膨润土、沸石、天然矿泉水储量丰富。属三市交汇地带,与云州区、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繁峙县(忻州市)、应县(朔州市)、怀仁市(朔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荣乌高速、天黎高速、广原高速、239/336国道)
浑源县因境内浑河的源头而得名,秦朝时始置崞县,后一度改为平舒县,北魏时改名石城县、崞山县,隋朝改称平寇县、崞县,唐朝从崞县拆出置浑源县,金朝及元明清时期均称浑源州。民国时期改为浑源县,1949-1952年属察哈尔省,1956年属晋北专署,1961年归雁北专署。
主要景点:悬空寺、永安寺、栗毓美陵园、大云寺、磁窑口关、汤头温泉
特产和民俗:浑源凉粉、浑源酥、恒山老白干、浑源砂器
左云县
下辖3个镇、5个乡,总面积1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1.5万人,2022年GDP总量153.2亿元。左云县介于长城、洪涛山之间的山地丘陵带上,辖区北侧有处明显的长城内缩口,地形复杂多样,十里河是主要河流,人均水资源十分缺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属两省(区)三市交汇地带,与新荣区、云冈区、怀仁市(朔州市)、山阴县(朔州市)、右玉县(朔州市)、凉城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云岗铁路)公路(孙右高速)
左云县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边界地带,先是北狄白羊族牧地,后为赵国的武州塞,汉朝时置武州县,南北朝时县制被废划属云内县,唐初置定襄县为云州治所,明成祖时置大同左卫,雍正年间改称左云县。
主要景点:五路山、长城(东汉长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宁鲁堡、镇宁箭楼、保安堡、月华池、卧牛城、睡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