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有哪些-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抗过敏药该怎样正确区别选用?这一篇讲透..
导语
快收藏!
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这些我们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是很多过敏患者的必备良药。
这些抗组胺药种类繁多,每种所对应治疗的过敏性疾病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熟悉它们的适应症和用药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为过敏患者推荐更适合的用药方案。
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原理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受到外来物质刺激后,错误地将这些外来物质当成是“有害物质”,并且释放了一种名为组胺的化学物质。组胺随后与...内的H1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和红肿、皮肤瘙痒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反应。
抗组胺药物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将自身与H1受体相结合,阻碍了组胺物质与H1受体结合,从而达到抑制过敏反应发生的目的。
抗组胺药物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苯海拉明、溴苯那敏、异丙嗪、曲吡那敏、赛庚啶、酮替芬等。
01 具有镇静作用,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02 会干扰快动眼睡眠,影响患者的学习和认知行为能力,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03组胺受体特异性不强,有抗胆碱作用,会升高眼压,导致视物模糊,因此青光眼患者慎用(尤其是苯海拉明、赛庚啶及异丙嗪)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0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和抗炎作用,治疗变态反应并疗效更好。
02 不易穿过血脑屏障,治疗剂量很少有中枢镇静作用和认知力的下降。
03 一些药物(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具有心脏毒性。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等。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仍需按医嘱使用。
部分抗组胺药物的适应症
及其给药方式
抗组胺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
第一代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
适用情况:
(1)短期用于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作。
(2)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严重症状。
注意:由于第一代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这种组合需谨慎使用。
口服抗组胺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德等)
适用情况: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
口服抗组胺药 鼻用减充血剂
适用情况:
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尤其是对鼻塞的症状改善较好。
注意:可能会出现失眠、口干、头痛、紧张等不良反应。
口服抗组胺药物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
适用情况:
(1)伴有或不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
(2)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
说明:白三烯是引起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与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控制过敏症状。
口服抗组胺药物 眼用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眼液)
适用情况:过敏性结膜炎
来 源 / 药店人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华医网”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